国产欧美日韩激情视频一区|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中文字幕s级优女区|2018天天弄国产a

<delect id="f1v2q"></delect>
    1. <delect id="f1v2q"><pre id="f1v2q"><rp id="f1v2q"></rp></pre></delect>
        1. 副刊風(fēng)情 建德新聞網(wǎng)
          0571-58318323
          舉報電話: 0571-647348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聞傳媒中心 主辦
          您當(dāng)前的位置: 建德新聞網(wǎng) > 建德頻道 > 副刊風(fēng)情

          微信掃一掃分享

          麻園
          2019-06-04 15:40

          下滄灘北面的那條山溪,沿著山腳,自西向東,流到月亮坪下(今汽車北站附近),然后轉(zhuǎn)而向南,流入新安江。這條溪的大致走向,與現(xiàn)在的環(huán)城北路、拱新路基本一致。因其入新安江處有座山——普山,所以,這條溪也被稱作普溪。過去,新安江一發(fā)大水,洪水就漫入普溪,下滄灘也就成了一座孤島。在平時,普溪只是沿著山腳,一路接納著從山上下來的山水,潺潺東去,溪里多小魚小蝦、泥鰍黃鱔,每到夏天,一些放學(xué)的孩子都愛下到這條溪里摸魚捉蝦。 

          普溪上,有座石橋,橋的西頭是滄灘,東頭是麻園嶺,這座橋就是現(xiàn)在拱新橋的前身。 

          普山在普溪的東側(cè),雖然不算太高,但卻是一座十分孤傲的山。山的南側(cè)是絕壁懸崖,上面枯松倒掛,常有松鼠嬉戲其間。登臨山頂,遠可望巖峒山、尖塢山,藍藍的新安江水泛著點點波光,從山下流過。 

          1956年,建德氣象站從梅城遷到普山上,當(dāng)時叫白沙氣候站,1959年更名為建德縣氣象站,擔(dān)負著建德周邊十多個縣區(qū)的氣象觀測和預(yù)報工作,同時還要為航空部門拍發(fā)航空天氣電報。 

          與普山毗鄰的是月亮坪。月亮坪在普山的北面,因其形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亮坪是一座很不起眼的荒山,平時只有少數(shù)幾個砍柴的小孩和放牛娃涉足。而一到日落西山,就沒人敢到這里來了。 

          普山與月亮坪之間,也就是現(xiàn)在交通銀行到月坪公園門口一帶,是一道形似馬鞍的山嶺,這道嶺就是麻園嶺,它一頭連著普山,一頭連著月亮坪。嶺上有座石涼亭,亭額上題有“建德侯亭”四個字,此亭不知建于何時,也不知何人倡建。上世紀30年代修建建(德)淳(安)公路時,嶺被降低了幾米,涼亭也被拆除。再后來,隨著新安江城市的發(fā)展,麻園嶺被徹底鏟平,成為新安路的一段,路的兩邊,先后造起了林業(yè)局、教育局等辦公大樓?,F(xiàn)在,麻園嶺這個地名雖在,但嶺早已不見了蹤影。 

          麻園嶺之名的由來,緣于嶺東有一塊苧麻地。 

          舊時,從水礁坑和從白頭塢出來的兩股水,在現(xiàn)市府門前附近匯聚,溪上有一座用六塊石板并排拼成的石橋,人稱六板橋。因年代久遠,走的人多了,橋上的石橋被踩踏得精光煞亮,每到夏日的傍晚,附近的人喜歡坐在橋上聊天乘涼。橋下溪水嘩嘩,增添了不少清幽之趣,尤其是從不遠處傳來一陣陣很有節(jié)奏的水礁聲,更是催人入夢。 

          水礁聲是從水礁坑傳來的,那里也是一個環(huán)境十分清幽的地方,山里住著幾戶農(nóng)家,既耕亦樵,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白頭塢在水礁坑的東側(cè),塢的深處,高山聳立,每到將雨或雨后,常有云霧遮去山尖,白頭之名由此而來。 

          六板橋邊,是一塊小小的小溪沖積地,因其土質(zhì)肥沃、疏松,自清末以來,就有人在上面種植苧麻。這塊麻地大致呈三角形,麻地的周邊有幾戶人家,有人稱這里為麻園,也有人稱之為六板橋頭。過六板橋,就是黃胖嶺了。 

          黃胖嶺上有個程周塢,塢中住著程周兩姓人家,程周塢由此得名。程周塢口是個十分荒涼的地方,山邊又多墳地,所以這個嶺被人叫做黃胖嶺。(注:舊時有一種病叫黃胖病,是一種因鉤蟲寄生于人體的小腸所引起的疾病,表現(xiàn)為臉色蠟黃,身體浮腫,民間稱之為黃胖病。上世紀中葉,全國掀起了一場滅螺除病運動,黃胖病得到徹底根治。)上世紀80年代后,新安江城開始東擴,程周塢是最早開發(fā)的地塊之一。與此同時,黃胖嶺也因之改名為健康嶺。 

          麻園的南邊是座高山,也就是現(xiàn)在電視差轉(zhuǎn)臺所在的山。從南邊看,這座山形似鳳凰孵蛋,所以又叫鳳凰山。舊時,山之南麓有座古廟,叫順天大帝廟,廟初建于明朝,歷清、民國,香火日盛,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才日漸衰落,直抗戰(zhàn)時,才最后湮沒。順天大帝廟不知供奉何方神圣,有人甚至認為,此廟最早建于三國,是吳王孫權(quán)的行宮之一,所以,廟前的那條路被叫做宮里路,路邊靠江處有個小小的湖,叫圣湖。舊《建德縣志》上說:“圣湖,在城西七十里,居新安江之旁。深淵澄澈,北有白沙洲為限,不與江通。”圣湖的位置大約在現(xiàn)在的綠城一帶。因建新安江水電站挖沙的需要,圣湖被填平,圣湖這個地名也隨之消失,而宮里路則被保留了下來。 

          宮里路上有個杜家灣。 

          說起這個杜家灣,還有一個故事。 

          上世紀60年代,國家號召“支援邊疆建設(shè)”,當(dāng)時的白沙鄉(xiāng)副鄉(xiāng)長杜錦祥帶頭報了名,得到上級有關(guān)部門的同意后,杜錦祥帶著全家(除大女兒外)去了寧夏??墒?,不到一年,這批支邊人員就陸續(xù)回鄉(xiāng)。杜錦祥也帶著全家,重新回到了建德??墒?,老家已經(jīng)沒有了房子,老杜只得在順天大帝廟東側(cè)一個叫窯塘的山灣里搭了幾間簡易的房子,暫時住了下來。這一住就是幾十年。從那時起,窯塘這個地名早已被人遺忘,人們只知道這個小小的山灣里住著老杜一家,于是,就把這里叫做杜家灣。 

          (文 沈偉富)



          責(zé)任編輯: 儲玲娟

          掃一掃關(guān)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