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激情视频一区|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中文字幕s级优女区|2018天天弄国产a

<delect id="f1v2q"></delect>
    1. <delect id="f1v2q"><pre id="f1v2q"><rp id="f1v2q"></rp></pre></delect>
        1. 副刊風情 建德新聞網
          0571-58318323
          舉報電話: 0571-647348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聞傳媒中心 主辦
          您當前的位置: 建德新聞網 > 建德頻道 > 副刊風情

          微信掃一掃分享

          朱池
          2019-04-23 15:13

          兩千多年前,吳縣(今屬江蘇)人朱買臣因避吳王劉濞之亂,攜妻逃難到會稽郡富春縣下涯(今建德下涯鎮(zhèn)),因口干舌燥,掬下涯溪水而飲之,贊道:“水香而善,其地可居?!庇谑窃诮裣卵逆?zhèn)大洲定居下來,以砍柴為生。 

          漢景帝死后,武帝繼位。又過了幾年,朱買臣經朋友介紹,到會稽郡當了一名差役。一個偶然的機會,朱買臣押送貨物到京城長安,偶遇同鄉(xiāng)嚴助。在嚴助的幫助下,朱買臣見到了漢武帝,漢武帝非常賞識朱買臣的才學,任命他為侍中,這是一個為皇上出主意的官職,相當于顧問,隨時跟隨在皇上身邊,十分的風光。 

          可是好景不常,朱買臣因犯事被免職,重新回到了他當年砍柴、讀書過的地方——下涯。 

          這一次,朱買臣沒有進入大洲,而是居住在新安江畔的官道邊,一邊讀書,一邊等待機會。 

          白天,朱買臣來到新安江邊,看江上船來船往。晚上,他借著昏暗的油燈,坐在一間小屋里讀書,《春秋》《楚辭》等典籍是他用功最多的。平時,他深入民間,了解民情,寫下了《治安策》等一大批治國安邦的文章。 

          朱買住的地方有一口水塘。每天早上,朱買臣都要把用過的筆拿到池塘邊清洗,久而久之,池塘里的水變得黑乎乎的。 

          春去秋來,朱買臣終于等來了機會。 

          元封元年(前110年),東越王余善殺死地方官員,自稱東越武帝,與漢朝廷直接分庭抗禮。漢武帝在吳越一帶征召勇將,平定叛亂。朱買臣接過漢武帝的詔令和人馬,率兵與人一起,殺死了余善。因平叛有功,朱買臣重新被征召到朝廷為官,這次做的官,不是皇帝身邊的一般隨從,而是位列九卿,相當于副國級一級的官位。 

          如此一來,新安江畔朱買臣住過的那間小屋就成了“名人故居”。朱買臣死后,當?shù)厝税涯情g小屋改成了朱公祠,把朱買臣像供在堂前,四時祭祀。也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朱公祠成了朱公寺。人們還把朱公祠前,朱買臣常洗筆的那口池塘叫做朱池。 

          朱池處在嚴(州)徽(州)衢(州)古道上。舊時,官府為傳遞軍事情報及其他重要文件的官員提供途中食宿、補給、換馬等,在各要道上,每隔一段路程設個驛站,稱官驛。嚴州有三大驛站,一個設在通往杭州的路上,叫胥村驛(在今乾潭鎮(zhèn)大畈村);一個設在通往婺州的路上,叫三河驛(在今大洋鎮(zhèn)三河埠);還有一個就設在通往徽州和衢州的路上,叫朱池驛。這三大驛站的設立時間,未見志書有明確的記載。淳熙《嚴州圖經》上有“朱池驛,在縣西三十里,當衢州大路”的記載,可見,朱池驛至少在南宋之前就有了。 

          既然設有驛站,說明朱池這個地方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可推測,朱池及其周邊,向來是個熱鬧的地方。我們已經不知道自漢朝以來,都有什么人在此定居過。現(xiàn)在的朱池村里,以許姓和王姓人為主。因宗譜的丟失和知情者相繼作古,我們已經不知道王姓是什么時候從什么地方遷來,只有許姓人還幸運地保留下一部《許氏宗譜》。這部舊譜的最后一次續(xù)修,是在民國七年,也就是公元1918年。譜上有張“村莊圖”,圖中標有“邵墓”“童家塘”“楊家弄”等地名,可以推斷,至少在上世紀初,這一帶曾有邵、童、楊等他姓人與許家共居。村中間除了有朱池和朱公祠外,還有一座周王廟。 

          朱池許氏源自安徽皖南許村,其祖許思敬于元至元年間,因貿易往來于新安江上,后定居于洋溪埠后的山腳(今杭橡附近),這里地處蓮花溪西岸,古稱西水。許思敬的第四代孫許化,從西水分遷到朱池,成為朱池許氏的始遷祖,時間當在明洪武年間。 

          許化,字以仁,是個“秉公持正”之人,大凡鄉(xiāng)人有紛爭,都愛找他來排解,其“孝悌之風馳乎里闬,義方之訓獨切家庭,正心修己,令人稱道……”(《許氏宗譜·化公傳》)所以,朱池許氏向為睦族之典范。乾隆二十八年,在族長許聲山的倡議下,由許萬昌、許象云、許太來等幾個富裕之家,在村里共同創(chuàng)建了一個“積谷倉”,許聲山拿出三石稻谷,許萬昌和許象云各拿出二石,許太來拿出五石一斛,共計十二石一斛稻谷,作為基谷,每到青黃不接之季,開倉把這些稻谷借貸給貧窮人家,秋收之后再歸還,不收利谷。這樣一來,朱池許家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因災荒而陷入絕境的家庭。而且這一創(chuàng)舉一直被許氏后人所延續(xù),為遠近村人所贊賞。西岸人傅霖(邑庠生)還為許家特地寫過一篇《朱池許氏積谷記》,盛贊其事。 

          朱池是個景色優(yōu)美的地方,嘉慶二十二年(1817),進士童占元把朱池周邊的景色概括成八景,這八景分別是:東郊春望、南浦鋤云、與客泛舟、灌園樂業(yè)、樵采青山、笛弄晚風、砧敲月夜、雪里吟香,每景都配上一首詩,成為“朱池八景詩”,這里僅錄《東郊春望》一首以饗之: 

          律轉陽和物候新,朱池古跡滌香塵。 

          堤綠碧浪波翻起,鳥為催耕語解人。 

          幾樹好花迷遠市,一灣芳草護前津。 

          行來盡是農??停嫵鰺o邊煙雨春。 


          文 沈偉富


          責任編輯: 儲玲娟

          掃一掃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