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消費方式的不斷轉變,農村生活垃圾排放量日益增長,生活垃圾類別日益復雜。能夠更好的做到垃圾分類,成為了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的一個必要條件。然而,由于村民的環(huán)保意識薄弱,且居住比較分散,如何做好垃圾分類成為了一個難題。
為了更好地解決農村垃圾分類問題,建德市航頭鎮(zhèn)實行了垃圾分類投放責任人制度。有這樣一群人,“她們”每天起早摸黑,默默無聞地穿梭在房前屋后,挨家挨戶的查看村民擺放在門口的垃圾桶。
曾雪花是田畈村的垃圾分類責任人,遇到有村民分錯垃圾,她會一遍遍耐心地講解,細致地指導村民開展垃圾分類。村里有幾戶村民不愿意垃圾分類,說還是有點搞不清楚,曾雪花會不厭其煩地告訴農戶:“你就記住綠色桶的放菜葉果皮,會爛的放綠色。忘記時就記:菜葉是綠色的,放綠桶。其他的一次性茶杯、塑料袋、紙巾放灰色桶。”遇到分錯的垃圾桶,她會不顧臟臭,直接彎下腰幫助村民重新分類。她甚至自備清潔工具,查看垃圾分類的同時,順便將臟了的垃圾桶清洗干凈。
不管天晴下雨,她都風雨無阻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和使命。除了每天上門查看、指導垃圾分類,曾雪花還在垃圾集置點開展日常巡查工作,每次她都不厭其煩、不顧臟臭地把每個大垃圾桶翻看一遍、檢查一遍,確保垃圾分類到位。
此外,她還會不定時地給村里的婦女同胞開展形式多樣地垃圾分類培訓。她說:“垃圾類別有很多,有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庭,垃圾也有屬于它的‘家’,所以我們要把垃圾安放在一個適合它的‘家’?!?/p>
通過曾雪花和垃圾收集員們每天的耐心督導,田畈村的村民們也慢慢養(yǎng)成了自覺分類投放的好習慣,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和正確投放率不斷提升,源頭垃圾分類正確率高達90%以上。
(通訊員 董倩 羅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