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更樓街道探索實行“村民自治+市場運作”的“農戶分類、上門收集、各村轉運+街道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充分發(fā)揮村民主體作用,實現(xiàn)了農村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集中收運處理。
根據農村生活垃圾組成特點,更樓街道探索了“農戶主體、源頭減量”的做法。通過制定村規(guī)民約,印發(fā)宣傳畫,入戶指導村民正確分類處理垃圾,要求農戶按四類進行分類處理:一是爛水果、爛菜葉等易腐垃圾單獨放桶后積極推廣還田處理,也可集中收集至中轉站通過處理機進行發(fā)酵脫水成肥;二是有害垃圾(主要是農藥包裝廢棄物)單獨存放后送到指定點兌換物品;三是可回收物單獨存放后,在每周末出售至各村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四是其他垃圾單獨收集后,統(tǒng)一運送至垃圾中轉站。
為了方便村民分類投放的同時降低分類成本,更樓街道逐步形成了“因地制宜、三級連貫”的做法。截至目前,全街道共發(fā)放戶分類桶4900余個,配備分類收運車輛23臺,在各村均設置特殊垃圾堆放點位,有效保障了垃圾及時收運處置。
(通訊員 鄭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