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清晨,天色微亮,浙中群山正在蘇醒。鬧鐘還沒響,值班的浙江交通集團金建鐵路建設指揮部工程部部長陳星就被聲聲爆竹喚醒,他穿上標志性的藍色外衣,戴上安全帽,開啟了新一天的忙碌,記者也跟著他一起出發(fā)。
新安江上的晨霧還未散去,矗立在江中的金建鐵路大橋橋塔工點機械喧鬧聲已響成一片,工人們正忙著澆筑梁板。
陳星所在的金建鐵路項目,是國家快速鐵路網中“黃山至金華”鐵路通道的組成部分,被戲稱為“黃金鐵路”,新建線路總長64.508公里,自既有金華站引出,向北經蘭溪、建德,在建德站接入杭黃高鐵,延伸至黃山,設計時速250公里。
陳星說,2025年是金建鐵路的建成沖刺年,關鍵點就是新安江大橋和茶葉坪隧道。春節(jié)期間,這一橋一隧兩工點都在加緊施工,工人們堅守在一線。一座大橋,橫跨520米,一座隧道,長逾6公里,施工難度都不小。作為金建鐵路建設指揮部工程部負責人,他必須確保春節(jié)期間工點施工安全平穩(wěn)。
在離工點不遠的制梁場里,工人們正忙碌地在移動式綁扎臺車上綁扎鋼筋,制作橋梁梁板的骨架,這個移動式綁扎臺車是金建指揮部工程師和一線工人合作的創(chuàng)新成果。
過去,全國制梁場鋼筋綁扎胎具都是露天的,一旦遇上惡劣天氣,工人只能暫停梁體鋼筋綁扎作業(yè),很容易耽誤工期。
金建一線工人提出讓固定鋼筋綁扎胎具動起來的想法,經過金建工程師團隊日夜摸索,移動式綁扎臺車應運而生。有了這個外形近似車斗的藍色大家伙,工人可以在鋼筋車間室內實現(xiàn)鋼筋下料、吊裝、綁扎等環(huán)節(jié)的流水化作業(yè),避免了戶外施工時惡劣天氣的影響,真正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安全風險。
“在辦公室里一坐都是問題,到現(xiàn)場一看都是辦法?!标愋切Φ?,“靠集體智慧,靠實干創(chuàng)新,工程上的‘卡脖子’難題就會逐一破解。”
陳星到達的下一站是建德大山深處的茶葉坪隧道,這也是金建鐵路22座隧道中還沒貫通的最后一座。
踏入隧道,踩著泥地,夾雜著灰塵的濕熱空氣撲面而來,昏黃的燈光在隧道內搖曳。施工現(xiàn)場,工人們操控著三臂鑿巖臺車正在緊鑼密鼓地鑿巖打洞,轟鳴陣陣。在鑿巖臺車停機的間歇,陳星手持檢測錘,和同事開始仔細檢查。他緊盯著隧道壁,每走一步都要用錘子輕輕敲擊,通過回響判斷隧道壁是否堅實。
“注意,這里的敲擊聲有些異常,仔細檢查一下。”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陳星就會呼喊同事和現(xiàn)場工人過來,拿出卡尺、激光測距儀等專業(yè)檢測儀器,對可疑點進行詳細檢測,不放過任何一個安全隱患和質量缺陷。
仔細查看完隧道掌子面施工現(xiàn)場,并在拱錨一體機、智能襯砌臺車前檢查設備的螺栓松動情況、金屬部件磨損腐蝕情況后,陳星才緩步離開機聲隆隆的施工現(xiàn)場。
“春節(jié)是一個闔家團圓的喜悅日子,但是對我們鐵路人來說,真正的過年是通車那一天?!标愋钦f,金建鐵路順利通車,讓穿深山跨大江的黃金通道發(fā)揮黃金效益,早日方便沿線百姓,是他最大的新年愿望。
截至2025年1月底,金建鐵路項目已完成投資79億元,約占總投資的66%。
(來源:潮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