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糕,梅城鎮(zhèn)一種特有的傳統(tǒng)土產(chǎn)小吃。每年入冬后買幾斤劃糕吃吃,對于老梅城來說似乎也早就成為了一種習(xí)慣。

今年55歲的潘國英,有著30多年制作劃糕的經(jīng)驗。手藝是嫁人后在夫家學(xué)的,丈夫家做劃糕已經(jīng)有五六十年的時間,也是從爺爺那輩一直傳下來的。
劃糕的制作其實挺簡單,將糯米和大米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在流水中至少浸泡5、6天的時間,為的是讓每一顆米粒都吸足了水份,做出來的糕點口感才夠潤滑。再經(jīng)過4個小時的瀝干,喝飽了水的米粒就會被磨成細(xì)粉。


接下來就是劃糕了,將米粉倒入木框之中輕輕地攤平,然后將刻有字花的模具一排排地放在米粉上面印出花樣,再用劃刀將米粉劃出一個個正方形。這看似簡單的幾個步驟,手上的力道卻一定要控制好,印花的時候要壓實,字花才能明顯,但又不能太重,否則會把米粉壓散。劃刀的時候還要將字花一一對應(yīng),一氣呵成,所以每一板劃好成型后,潘國英都要仔細(xì)檢查一遍,才會安心地放入蒸籠屜子里面。


10多分鐘后熱氣騰騰的劃糕便出爐了,原本以為它的口感該是松軟的,卻不曾想原來是如此的Q滑、軟糯有嚼勁。與年糕相似卻又比年糕更有彈性,還帶著淡淡的甜味,更特別的是劃糕的吃法也很多,可以放湯燒,可以煮稀飯,可以煮火鍋,還可以蒸熱了蘸糖吃。
潘國英說記憶里,每到過年家里就會做劃糕,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圍在爐子邊等著,特別熱鬧,也特別開心。雖然劃糕的工藝在改進(jìn),劃糕的口感也更加細(xì)膩,但那種記憶中的味道,卻永遠(yuǎn)是無法替代的……
(文/夜如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