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燦儉,男,漢族,1933年6月生,山東泰安人,195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9年2月參加工作,歷任南下工作隊、縣委工作隊隊員,建德縣公安局偵察員,建德縣人民法院副院長,梅城鎮(zhèn)副書記,建德市公安局派出所所長、教導員、政委,副縣級督導員。1993年8月離休,享受縣(處)級政治、生活待遇。工作期間曾多次被評為省、市政法公安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離休后被評為公安局機關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先進個人。
1948年底,為迎接全國解放,黨中央從山東省抽調(diào)一萬五千名南下干部,接管南方解放區(qū)工作。響應黨中央、毛主席解放全中國的號令,懷著“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跟著共產(chǎn)黨,勞苦大眾當主人”的初心,我1949年2月在山東老家參加南下工作隊,離開家鄉(xiāng)跟隨革命大軍南下,當時還不滿16周歲。
我們?nèi)找辜娉?,徒步行軍,每天走一百多里路。從山東到浙江,前后三個多月時間,大家士氣高昂,不怕困難,不怕犧牲,頂風冒雨,跋山涉水。有時候,連續(xù)幾天急行軍,一天只能吃上一兩頓飯,體力消耗很大。有時邊行軍邊打瞌睡,以至于撞到樹上,跌倒田里,掉到河里,加上雨淋濕衣,患感冒的、腹瀉的、腳打泡的同志非常多,但從來沒有人叫苦叫累。
1949年5月23日,我們終于到達建德縣城梅城。5月24日,中共建德縣委、建德縣人民政府成立,孫漢杰任縣委書記,陳湘海任縣長,胡曉民任副縣長。我被安排在縣政府并給胡曉民當通訊員。
新政權剛剛建立,工作千頭萬緒,形勢非常嚴峻,而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剿匪斗爭。我扛著槍,跟隨胡曉民在敵情最嚴重的建北區(qū)農(nóng)村開展剿匪動員。當時,由于土匪偷襲,南下干部王樹長、金殿佑,建北區(qū)區(qū)長羅宗敬等同志都被土匪殺害了。通訊員梁成儒去三都送信途中也被土匪殺害,年僅17歲??梢哉f,新中國的建立,是無數(shù)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正是由于發(fā)揚了這種革命大無畏精神,我們才克服了當時的艱難困苦和惡劣環(huán)境,戰(zhàn)勝了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困難。
解放初期,官兵、上下級之間一律平等,全部實行供給制。縣領導和他們的通訊員,他們肩上的擔子不一樣重,但他們的津貼供應卻是一樣的,一起在食堂吃飯,一起翻山越嶺,晚上有時還睡在一起。我親眼看到,胡曉民在筆記本上寫著:“注意:群眾的話、黨的政策、政府法令”三句話,平時他也要求所有人都要關心群眾,走群眾路線,聽黨的話跟黨走。
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干部缺少,各行各業(yè)革命工作的任務十分繁重。我作為南下干部,始終做到服從組織安排,組織安排去哪就去哪,黨叫干啥就干啥。在職工作45年,多次從機關到基層,從行政到企業(yè),一心一意為革命,始終把黨的事業(yè)扛在肩上。
在建德造紙廠工作期間,條件十分艱苦,有時候連工資都發(fā)不出,但工人們都十分理解,有苦活、累活都搶著干。下大雨的時候,新安江的水滿溢上來,堆在院內(nèi)的麥稈被水沖走,我們干部帶頭,和工人們一起在雨中搬運,有的工人甚至跳到江里去搶漂走的麥稈。為了給廠里節(jié)省車旅費,我到新安江開會,都是步行來回,開會的補貼也從來不領。
今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南下也滿70年了?;仡櫷?,我心潮起伏,寫下了四句詩:為國盡忠下江南,千辛萬苦共患難。一身正氣卌五載,兩袖清風度晚年。展望未來,我們信心滿滿。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代接著一代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實現(xiàn)。
